当前位置: 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专科治疗医院 >> 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治疗 >> 中医基础汇编值得收藏独家发行口袋书
人体要害穴位
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
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9、素髎:在鼻尖端正中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
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19、哑门:在项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22、廉泉: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
23、扁桃: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4、天牖: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
25、天柱:在哑门穴旁开三寸处。
26、人迎: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7、翳风:在耳垂后、乳突和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
28、扶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结喉相平处。
29、天窗:在颈外侧部、下颌角下,扶突穴后、胸锁乳突肌后缘处。
30、天鼎: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穴下一寸处。
31、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32、膻中: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33、气海: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
34、大包: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中点处。
35、腹哀:在大横穴上三寸、即剑突尖下。
36、期门:在脐上六寸、巨阙穴旁开三寸五分处。
37、鸠尾:在脐上七寸,即剑突尖下。
38、神阙:在腹部、脐窝中央处。
39、步廊:在中庭穴旁开二寸处。
40、极泉:举臂开腋时,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
41、日月: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即期门下一寸。
42、上脘: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五寸处。
43、京门:在第十二肋骨头下。
44、急脉:在大腿内侧面上部,从耻骨联合之中央外量二寸五分。
45、梁门:在腹上部、脐上四寸、中脘穴旁开二寸处。
46、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47、库房:在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隙处,即华盖穴旁开四寸。
48、维道: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下五分处。
49、渊腋:在腋下三寸,乳头旁开四寸陷中。
50、中府:在云门穴下方约一寸,第一、二肋骨之间,距胸骨正中线六寸处。
51、下脘:在腹部正中线,脐上二寸处。
52、不容:在幽门穴旁开一寸五分,即巨阙穴旁开二寸处。
53、带脉:在章门穴下与脐相平处。
54、乳中:在乳头中央处。55、乳根:在乳头直下第五肋间。
56、关元:在曲骨穴上二寸、脐下三寸处。
57、中极:在脐下四寸处。
58、曲骨:在脐下五寸,耻骨联合上缘。
59、辄筋: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处。
60、天枢:在肚脐旁开二寸处。
61、食窦:在任脉旁开六寸的第五肋间。
62、会阴:在大便前(指肛门)小便后两阴之间。
63、大椎: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正中处。
64、风门: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65、天宗:在肩胛岗下窝的中央。
66、至阳:在第七、第八胸椎棘突之间。
67、脊中:在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之间。
68、膏肓俞: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69、魂门:在第九第十胸椎突棘旁开三寸处。
70、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旁开一寸五分处。
71、意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2、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73、胃仓: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4、志室: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5、腰眼:在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三至四寸处。
76、命门:在第二、三椎之间。
77、肩井: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高处。
78、长强:在尾骨尖与肛门之间。
79、巨骨:在锁骨肩胛岗之间凹陷处。
80、臂臑:在上臂外侧、三角肌止点稍前处、肩(骨禺)与曲池的连上。
81、尺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号肌腱外侧处。
82、曲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近尺侧缘。
83、曲池:屈肘时,在肘横纹头与肱骨外上髁之中点处。
84、手三里:在曲池穴下二寸处。
85、少海:屈肘时,在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86、青灵:在少海穴上三寸处。
87、内关:在腕横纹正中直上三寸。
88、腕骨:在手背尺侧,当第五掌骨与钩骨、碗豆骨之间凹陷处。
89、合谷:在第一、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处。
90、阳溪:拇指向上挠时,在腕关节桡侧凹陷处。
91、中渚:在第四、五掌骨小头之间、掌指关节上方一寸凹陷处。
92、八邪:握拳时,每个掌骨小头之间处。
93、风市:在直立两手自然下垂时,在大腿外侧中指尖所到之处。
94、阴包:在曲泉穴上四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95、阴廉:在大腿内侧、气冲穴直下二寸动脉处。
96、血海:在大腿内侧面下部、髌骨内上缘上二寸处。
97、箕门:在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处。
98、承扶:在臀部下缘横纹中点处。
99、委中:在窝部横纹中点处。
、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胫骨前肌上。
、膝阳关:在阳陵穴上、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处。
、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出现人字形凹陷处,即委中穴与足跟之中处。
、悬钟:在外踝高点直上三寸,腓骨前缘。
、三阴交: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
、解溪:在足背的踝关节横纹中点、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
、昆仑:在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太溪: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涌泉:在足掌心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
面部反射区大图
任脉大图
督脉大图
手太阴肺经大图
手厥阴心包经大图
手少阴心经大图
手阳明大肠经大图
手少阳三焦经大图
手太阳小肠经大图
足太阴脾经大图
足厥阴肝经大图
足少阴肾经大图
足阳明胃经大图
足少阳胆经大图
足太阳膀胱经大图
(一)肝脏
肝属木与胆是一对阴阳。主要功能:主疏泄、主藏血、在体为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液为泪、五季为春、五气为风、五色为青、五味为酸、五绪为怒。
1.肝主疏泄:A;情志方面:肝喜条达、长期抑郁、气机得不到宣泄、肝气亢盛、则见失眠多梦、头痛头涨、头晕目眩、肝气抑郁可见胸肋胀满。B;消化方面;肝气失疏泄,导致呕恶、腹痛腹泻。C;气血方面:行经不畅、痛经、闭经、不孕。
2.肝主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就是人一躺下,肝主藏血的功能就发挥作用,只要肝能藏血,身体就能正常运转。肝受血而能视,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传统养生非常强调通过闭目来养肝,肝血不足而引起头晕、肢麻、月经减少、闭经。肝藏血的功能弱而肺金显旺的,经量越来越多、提前、量大、甚至血漏、血崩,用男士口服液;肝藏血功能弱而脾土更显旺,经量越来越少,甚至提前闭经,用女士口服液;肝藏血功能弱,经量不多不少,但面色无华,用润红胭。
3.在体为筋、其华在爪;筋是指连缀四肢、白骸有弹性的筋膜。当人体的弹性出了问题:比如阳痿、脏腑下垂、弯腰驼背、手脚无力、手脚发抖、抽筋、易做恶梦、身体组织松弛等都是肝主筋的功能出了问题。筋的弹性差了是因为肝藏血的功能出了问题,血不能沁润这条筋。其华在爪:就是说肝在体的表现在手上(爪)(肝变动而能握,握力出了问题,是肝脏出了问题;肝病病人多无力)另外,指甲与肝血也有关系。仔细观察:指甲无光泽、黯淡、表面坑洼不平、指甲上有横纹、竖纹都说明肝功能出了问题。
4.开窍于目、其液为泪: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精,意思是说:眼睛可以反映人体各个脏腑的精气的盛衰。整个眼窝是精气的表现.其中肾的精气表现在瞳孔,瞳孔的黑眼睛是有肝经来决定的。肝木好的眼底呈蓝色,眼底呈赤色转青、绿、黑则为肝木越来越弱。心表现在眼睛的血络上,肺表现在白晶,脾的精华表现在约束整个眼系。也就是说:我们眼睛的好坏跟五脏六腑的精气都有关系。眼睛发干发涩,都是肝血不足的表现,同时也是肾虚的表现,这种人平时生活中易发脾气,发无名火,易长眼结子;眼向外凸,这种人喜欢喝酒,肝经收敛不住,爱发火、争强好胜。易得甲亢、糖尿病、肺病;眼袋:有的人眼下总是有厚厚的眼袋,其实就是水肿,眼下这地方是小肠经经过,它跟三焦、小肠、肾都有关,如果这里出了问题,基本都是阳气不足化不开水、水液代谢不掉,这属于寒邪遭成的疾病。上眼皮肿是脾湿,下眼皮肿是阳虚。在液为泪,两眼总是泪汪汪,易动感情,容易伤感,迎风流泪,打哈欠,躺下就掉泪,这都是肺气不足和肝的收敛功能不足所致
5.五季为春:春天肝病容易复发,注意养肝、护肝,冬季养肾即养肝。
6.五气为风:肝木容易受风邪侵袭。(五邪:风、署、湿、燥、寒)风邪也多在春天。
7.五色为青:肝胆是一对阴阳,胆的主要功能主升发,晚上23至凌晨1点这个时间段胆经值班。这时只要胆一生发,一阳就能升发起来,后面的阳就陆续升发起来,只要胆不升发,全身就无法升发,这就是胆经对人体的重要意义所在。(晚上11点至1点;睡子午觉非常重要)现在肝胆疾病越来越多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压力有关,工作压力过大、劳累过度、透支、长期郁闷、长期熬夜、不睡子午觉、过度饮酒、暴饮暴食、造成胆汁分泌紊乱有关。子时胆经值班是养肝血的最佳时刻。这时不睡觉,就养不足肝血。肝胆有问题,两颊就会发青,面如蒙尘,这些都是胆气淤滞的象征,属于压抑过度的象征。
8.五味为酸:偏食酸是肝虚的表现,太多偏食酸也容易伤肝。
9.五绪为怒:怒则伤肝,人一生气,气就会往上攻,气全部被调到上面,身体就没有能力去消化吃进去的食物,造成拉稀、腹泻,甚至出现万谷不化(气饱了)。常发脾气,心情郁闷,气机运转难以畅通,都会对肝脏遭成损害。
10.肝胆的面部定位:鼻梁最高处为肝区,鼻梁最高处两侧为胆区,两侧也为胆区,眼眉二分之一外侧、包括太阳穴周围、下眼袋也为肝胆区。白眼球也为肝区。此区长斑、暗、青、粉刺、痦子、瘊子、麻子都是肝胆功能不好的表现。
(二)心脏
《黄帝内经》中认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就是说它是统摄五脏六腑的,是十二官之主。“心不受邪”一般它不会受到干扰,即使受到干扰,心,也是最后一个受伤害的。西医谈到“心”,指的是心脏。而中医谈到“心”,是指神明的一个象。心在五脏六腑中是君主之象,管心的就是元气。元气藏于肾,如果肾精大伤,心就会不舒服。
心属火与小肠是一对阴阳,是一个君脏。主要功能: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在体为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其液为汗、五季为夏、五气为署、五色为赤、五味为苦、五绪为喜、与小肠相表里。
1.心主血脉:在中医里,关于血的定义是:中焦受气取汁,变化为赤,是谓血。“中焦”指脾胃,“受气取汁”指人吃下食物的精华,产生一种能量,并且能发散出去。即是“谓血”。也就是说人吃下东西。水谷精华还能够输布四方,才是血。
2.心主神明:心藏神明,“两精相搏谓之神”,是指阴阳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来的功能才称为“神明”。即人的心气足了以后,外散出来的才是神明。心所表现出来的功能是用来思索的。抑郁症的真正根源就是胃经和肾经的病,是由于胃肾水大伤而造成的心气大伤,胃气若不足心血也会不足。血的来源都是胃经,人体的营养成分也统统从中焦.脾胃来的。
3.心在体为脉:因为心主血脉,所以血脉淤滞,脉管炎,静脉曲张,青筋暴露,这是说明心火较弱。就手指而言,如果中指麻木,是心脏的轻症;如果是小指麻木及小指的外延麻木就是心脏的重症。
4.心开窍于舌:如果舌很僵硬或舌很痛的话这与脾经相关,是脾不足造成的。如果舌伸出来老抖,这是由于中焦脾胃的气不足然后造成上焦无力,导致心经不足尔后抖,即会出现手抖,脚抖,舌抖的情况,首先要恢复脾胃功能。
5.心其华在面:首先是面色不红润,还有一个就是没表情,就是血不足。如果脸色像木头样脏兮兮的就是肾病的象;如果面红并且眼珠发黄,这是心包经的病。如果脸上像蒙了灰尘,身体也不滋润,实际上是胆气被郁。如果喝酒特别脸红属于肝经收敛不住的病。如果喝酒全身红,更是肝功能出现问题,另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脸上有红血丝,年轻时血压低,年龄大血压高。心其液为汗,晚上盗汗是因血不足导致没有力气收敛元气。因为入夜人的元气应该下藏。阴虚盗汗是由于阴虚火旺造成的与过度喝冷饮有关,应以养血为主。阳虚盗汗的人日常比较倦怠无神,爱喝热水,属于“阴盛隔阳”意思是阴气太盛,可采用扶阳法使得阳气能够收内敛,解决盗汗问题。
6.五季为夏:夏季炎热易中暑,所以要养心。
7.五气为署:心属火,火性热夏日,心火旺盛,需要控制情绪,减少紧张,少生心事烦事。尤其是减少思虑那些迟延不决、处理繁杂、涉及众多人际关系的烦心事,以免心火气盛,诱发心脑疾病。专家建议夏日一天至少洗一次澡,既消暑又会带来好心情。
8.五色为赤:红颜色的蔬菜水果养护心脏。心火旺的人面色发红、紫。
9.五味为苦:苦点的东西养心,但过度喜苦味又伤及心脏。
10.五绪为喜:心在志为喜,心气虚就会悲,但如果心气特别实,人会喜笑不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很多很细腻.很细微的生理反应实际上是由心来取决的。忌大喜大悲。
11.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的功能是吸收被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再把它分配到各个脏器。若小肠的吸收出了问题,心脏就会有问题。在日常生活当中中午的11点到13点是心经当令,心不受邪,小肠经代君受过。小肠经当令时,如果人出现脸红.心慌.胸闷等,实际上是心脏出问题的前兆。
常见心病及中医对治
“心主血脉“的病:中医认为:所谓心病的问题,可能跟肺经.胃经.脾经.心经.肾经等有关。若肺经有病就会使人心烦胸满。胃经得病就会感觉心里慌慌的。脾经得病就会烦心,心下急痛。心经得病嗓子会干,属于心血虚,是由于心血不够引起的。(人体中大脑、心、肾三个器官每时每刻不能缺血).心包经有病就是明显感到心扑通.扑通的跳。比早搏、间歇都严重。但在中医里看来反倒不严重,因为它在心的外围而不是里面。肾气大虚会造成心梗。表现为烦躁.发怒,心总是空荡荡的悬在那儿,容易受惊吓。肾精不足还表现为心痛。胆经的病也会造成心脏不适,比如说心肋痛。
中医养生很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权威北京治疗白癜风术大概多少钱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ukgmg.com//mjcczl/3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