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

病 因

近年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环节,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胃肠肽的作用、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

消化性溃疡疼痛的特点

上腹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此为溃疡的特征之一,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全年都可发作,以春、秋季节发作者多见。

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在两餐之间或夜间发生。胃溃疡的疼痛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h内发生。

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出现于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或在脐上方偏右处;胃溃疡疼痛的位置也多在中上腹,但在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疼痛范围约数厘米直径大小。

疼痛性质:多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一般较轻而能耐受,突发持续性剧痛提示溃疡穿孔。

影响疼痛的因素: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影响、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可因休息、进食、服制酸药、以手按压疼痛部位、呕吐等方法而减轻或缓解。

消化性溃疡的其他症状与体征

其他症状 除中上腹疼痛外,尚可有唾液分泌增多、胃灼热感、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其他胃肠道症状。食欲多保持正常,但偶可因进食后疼痛发作而惧食,以致体重减轻。全身症状可有失眠等神经官能症的表现,或有缓脉、多汗等自主神经系统不平衡的症状。

体征 溃疡发作期,中上腹部可有局限性压痛,程度不重,其压痛部位多与溃疡的位置基本相符。

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 是消化性溃疡常见的并发症。毛细血管受损时,仅在大便检查时,发现隐血;较大血管受损时,出现黑便、呕血。一般出血前症状加重,出血后上腹部疼痛减轻或消失。

穿孔 表现为突然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腹部呈板样,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

其他 幽门梗阻、癌变、溃疡复发。

检 查

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检查:内镜检查、X线钡餐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其中,内镜检查是确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方法。

诊 断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其特征是溃疡多发生于高位胃体,呈多发性浅表性不规则的溃疡,直径在0.5~1.0cm,甚至更大。

治 疗

一般治疗 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稳定情绪,解除焦虑;少食多餐,戒酒戒烟,避免食用咖啡、浓茶、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损伤胃黏膜的药物。

药物治疗 包括抑酸、保护胃黏膜、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等。

积极抑制胃酸分泌首选质子泵抑制剂(PPIs)。通常采用标准计量的PPIs,1次/d,早餐前半小时服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程为4周,胃溃疡为6~8周。目前常用的PPIs:奥美拉唑20mg,1次/d;兰索拉唑30mg,1次/d;泮托拉唑40mg,1次/d。

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1.0g,3次/d或4次/d,餐前1h及睡前服用;枸橼酸铋钾mg,4次/d,餐前半小时及睡前服用。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推荐铋剂+PPIs+2种抗菌药物组成的四联疗法,疗程为10d或14d。

对症治疗 腹胀可用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丁啉,腹痛可用抗胆碱能药如山莨菪碱等。

预 防

在短时间内(2~4周)使溃疡愈合达瘢痕期并不困难,而关键是防止溃疡复发。溃疡反复发作危害更大,去除和避免诱发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因素甚为重要,如精神刺激、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饮食不调、吸烟与酗酒等,对溃疡的愈合及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作者:医院急诊科 张楠排版:刘清华村医之家







































白癜风到哪里治疗最好
白癜风的症状有那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ukgmg.com//mjccby/49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