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韩彦钧

编辑/闻名

中医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广泛的与现代科学发展相结合,只有充分利用现代诊疗仪器,扩大和深化四诊八纲,以客观资料做依据,才能不断提高诊断水平。西医诊断着重在局部形态学上的改变,都忽视了功能性变化和总体概念,而中医的诊断为宏观辨证,但又缺乏局部形态学的描述,因此将中西医密切结合,互补长短,可使诊疗工作更为全面而完善。我们应用中医辨证分型与上消化道造影相互观察对照诊治疗胃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例胃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男65例,女35例,年龄在20~55岁之间,病程最短1年,最长10年。治疗前后均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证实及定期复查。发现胃溃疡4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0例,复合溃疡7例,多数合并胃炎或十二指肠炎症。2.辨证分型(1)脾胃湿热型:本组发现18例,多因脾胃健运失职、水湿凝集转成痰饮所致。表现为身重体固,胃脘胀痛或灼热、脘胁痞闷纳呆,嘈杂泛酸,口黏腻或甘苦。苔黄脉弦滑。X线造影表现:胃张力中等,蠕动较强,龛影多为2cm大小,可见项圈征,提示龛影周围黏膜水肿。黏膜纹增粗、向龛影辐辏,时间久者,龛影对侧可出现挛缩切迹“指征”。龛影位于腔外,边缘光滑规则、局部出现蠕动跳跃;位于幽门前区者,胃窦部充盈不对称,位于十二指肠球部的溃疡,出现激惹,球部可呈梅花瓣状、一字状、山字状变形,蠕动弱或出现逆蠕动,幽门管可偏向患侧,腹外局部明显压痛。(2)脾胃虚寒型:本组发现34例,胃脘隐痛,绵绵不止,遇冷加重,喜暖喜按,腹胀纳差,泛吐清水,肢冷无力,面色萎黄,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细弱。X线表现,多见于二十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及复合溃疡患者,表现为龛影较浅,可呈条状、线状壁龛,无明显项圈征,球部变形,激惹。有时可见黏膜辐辏。胃分泌机能亢进,出现少量至中量潴留液,幽门前区及球部基底部的溃疡,可见幽门梗阻,有时合并十二指肠淤滞症。(3)肝胃不和型:本文总结48例,是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所出现的证候,急躁易怒,胸胁串痛,情志不畅时尤甚,腹胀暖气,纳差食少,嘈杂吞酸。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X线造影征象:胃张力低、蠕动弱,切线位可见到较小的乳头状、尖角状,腔外龛影,范围在1cm之间,边缘光滑。黏膜粗乱,以胃窦部为著,亦见一时性痉挛,可有少量潴留液,十二指肠球部亦显大而无力。以上三种分型,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胃炎及球部炎症。3.治疗方法(1)脾胃湿热型:以清热化湿,滋阴养胃为主。选用清中汤加减。黄连、连翘、炒栀子、茯苓、白蔻仁、川贝、滑石、丹参、元胡、生甘草。阴虚胃热甚者加蒲公英、石见穿、青木香;胃中嘈杂无酸,加公丁香(少许)、玉竹。(2)脾胃虚寒型:以温中健脾,散寒止痛为主。选用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白芍、良姜、党参、茯苓、丹参、元胡、炙草。寒盛加肉桂、甘松;泛酸加炙乌贼骨、法半夏等。(3)肝胃不和型:以疏肝理气,清热化痰,和胃止痛为主。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白芍、炙香附、川楝子、枳壳、丹参、元胡等。脘痛显著者加延胡索、广木香;肝郁症状重者,加合欢花、郁金;嗳气多,易食物返流者加柿蒂、枳壳等;气郁化火者,加丹皮、黑栀子、桔梗、黄芩。以上三种证候,均可兼有血瘀证,可配用化瘀通络法,加蒲黄、五灵脂、炒当归、三棱、紫丹参等;痛甚而兼黑便者,加延胡素、白芍、大黄炭、云南白药、降香等;腹胀厌食者加焦三仙、鸡内金。4.治疗效果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复查,龛影消失,溃疡面愈合,张力、蠕动、胃与十二指肠排空时间恢复正常。显效:典型症状及体征消失,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示龛影明显缩小,溃疡面变浅,项圈征消失,胃张力、蠕动基本正常。好转:临床征状及体征明显减轻,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示:龛影稍有变小,项圈征不明显,胃张力、蠕动趋于正常,仍可有少量潴留液。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变,个别加重。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示:龛影大小形态无改变,亦可见黏膜辐辏项圈等征象。本组例,治愈65例,显效20例,好转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3%。5.按语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多因情志所伤、肝郁气滞、横逆犯胃,或因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或过食生冷,加之素有脾胃虚弱,致胃脘痛。若反复发作,则耗损脾胃之气,导致发病。脾胃同居中焦,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脾属里,胃属表;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气宜升,胃气宜降;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只有二者相互协调制约,才能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运输。人以胃气为本,胃气强则五脏俱盛,胃气弱则五脏俱衰,所以临床上把保胃气作为重要的治疗原则。本文说明治疗胃与十二脂肠球部溃疡,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结合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所显示的不同X线征象,给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制酸,调升降等方法疗效较好。龛影及项圈征、激惹、少量潴留液,是溃疡合并胃炎的X线表现,且溃疡病几乎都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中医学说认为,胃中气滞,肝郁气滞,久则血瘀,治宜理气行瘀,行血必行气,故化瘀药中需加枳壳、桔梗等以调升降,况且活血化瘀药物可使局部组织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改善血运及组织营养状态,从而消除充血水肿,以促进炎症的吸收及溃疡面的愈合。

(详细内容可访问中国基层医疗网)







































健康蓝瘦香菇眼泪其实也是一种疗伤的
血管决定生老病死最牛心血管专家一句话养


转载请注明:http://www.ukgmg.com//mjccwh/21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