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HP)感染被公认是引起慢性胃炎发病的主要原因,但是HP阳性并不能作为临床确诊胃炎的依据。读研跟诊的时候,发现老师看了一些患者舌苔,就让检查Hp,当时即对何种舌苔是Hp感染的反映产生了好奇,不过直到毕业也没搞明白,也没有花时间细心研读文献。直到昨日,在阅读宣武中西医结合科高利主任年出版的《中风与中医养生》时,读到Hp感染与中风相关性时,才再次想起了这个问题。今天花时间对该问题进行了一些文献检索,并粗略研读了其中的结论和讨论部分,对于实验设计并未过多涉及,供大家学习参考。

医院中医科:王长洪[1,2,3]

HP阳性者的黄苔发生率高达81.6%,明显高于HP阴性者。作者认为胃病患者如果出现黄苔,则提示有HP感染的可能性,应作为HP检测的对象。在胃部各类疾病中,以糜烂性胃炎的HP检出率最高,达95.2%,3处以上糜烂者HP阳性率达%,其黄苔发生率也明显增多。糜烂性胃炎的胃粘膜破溃、充血、水肿、糜烂、渗出明显,具有中医热证的表现,出现黄苔,与胃粘膜的病变是一致的,说明黄苔是胃的活动性炎症的灵敏的指标,黄苔可以作为胃热中医辨证的可靠的依据。HP阳性患者中的舌苔无HP存在,说明黄苔不是HP的直接作用。黄苔发生的原因,可能由于HP感染后,胃粘膜出现活动性炎症,造成胃肠功能失调,口腔唾液分泌减少,自洁作用减弱,导致口腔舌面菌群失常,炎性渗出增多而产生黄苔。

慢性胃炎的辨证分型,主要依据症状、舌诊及脉诊。胃镜观察是中医望诊的延伸。慢性胃炎临床常见5个证型,即: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包括虚寒)型、脾胃湿热型、胃阴不足型、胃络瘀血型。5个证型中,从虚实寒热辨证,以脾胃湿热和脾胃虚弱两个证型相对独立,较少重叠。作者选择脾胃湿热和脾胃虚弱证型慢性胃炎例,观察两个证型的胃镜望诊的胃粘膜特点,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及舌苔的细菌、炎细胞情况。脾胃湿热型胃炎以糜烂性胃炎居多,占73.4%,胃镜望诊见胃粘膜以活动性炎症为主,表现充血、糜烂、出血点、粘液混浊,占97.3%,HP阳性占91.8%;脾胃虚弱型胃炎以慢性萎缩性胃炎多见,占70.7%,浅表性胃炎次之,22.8%,糜烂性胃炎少见,仅占6.5%,HP阳性占59.8%。脾胃湿热型胃炎在胃粘膜糜烂、出血点及HP感染上明显多于脾胃虚弱型胃炎。

脾胃湿热型胃炎患者的舌苔中,细菌、炎细胞及脱落上皮细胞数量明显多于脾胃虚弱型,这可能由于脾胃湿热型胃炎胃粘膜有活动性炎症,使胃肠运动及消化功能失调,口腔的自洁作用减弱,使舌苔上的细菌过度繁殖,特别是黄杆菌滋生,从而产生黄苔。黄苔是中医胃热辨证的外在表现。

口臭、反酸、舌苔白腻三联征[4]

自然人群Hp感染率超过50%。临床工作中发现口臭、反酸、舌苔白腻三联征患者Hp检测阳性率明显比一般人群高。治疗Hp可以减轻口臭,Hp感染患者黏膜损伤程度与口臭成正相关。Hp在牙菌斑中生存是引起口腔异味的最直接致病菌之一。胃及口腔Hp感染后产生的尿素酶在局部分解尿素产生氨气,氨气是口臭的来源之一;肠道中氨一部分入血后被肝脏利用再合成尿素,一部分经过肺脏呼出产生臭味;胃内氨反流至口腔后挥发产生臭味。舌苔白腻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是Hp感染后脾胃虚寒的一个表现,与胃镜下胃黏膜病变有相似之处。胃镜检查发现中医诊断脾胃虚寒的患者,其胃镜下见胃黏膜变薄、苍白。

成都中医药大学胡厚琴:[5]

黄腻苔和HP的阳性无相关性。黄腻苔属湿热证的舌象表现,也就是说,HP阳性并不一定以湿热为多。发现淡舌与HP的阳性相关而齿痕舌却不相关,但是淡舌在HP阳性的病例中所占比例(45.5%)并不高。作者也提示这也可能与地域性有关。

医院,张耀革[6]例

慢性胃炎中,淡红舌、薄白苔占大多数,特别是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更接近正常人舌象;有活动性胃炎或随炎性程度的加重而出现其它几种舌象,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见明显舌象改变,其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部分较严重的患者,常见舌红或紫暗、苔少或无苔,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多以瘀血为主,气阴两亏。从而得出结论,一方面舌象可以反映出胃炎之轻重,一方面可通过舌象的观察,可以间接了解HP感染的情况。舌红暗、苔白腻或黄腻者Hp阳性率较高,亦说明此类舌象患者的胃炎炎性程度较重。

医院,朱惠芳[7]病例数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HP感染,以脾虚型为多,舌象变化明显,以淡舌与白腻苔为主,HP感染程度相对较轻;糜烂性胃炎与胃十二指肠溃疡伴HP感染者,以脾虚湿热型为多见,舌象变化较为突出,且HP感染程度较重,以红舌与薄黄或黄腻苔的比例较高;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者,以胃阴虚为主,舌象变化以红舌与光剥苔为多见。

福建中医学院,病例数例[8]

脾气亏虚、痰饮、湿浊、湿热是Hp感染存活的条件,同时,又因Hp的破坏作用加重正虚邪实。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Hp感染,应结合病体,重视健脾益气,燥湿化痰,清热化湿。

山医院:[9]病例数例

胃粘膜正常或仅表现潮润明显、反光度增强等水肿改变,舌象以质淡红、苔薄白为主;若充血明显,或出血、靡烂、溃疡急性发作,舌象以质红、红绛、苔黄、黄厚腻为主。伴炎细胞浸润患者,舌象以质红、苔黄厚腻为主。若同时有腺上皮变性坏死、麋烂、溃疡形成,舌象以质红绛、苔黄腻为主。粘膜上皮萎缩,幽门腺及胃底腺的壁细胞和主细胞减少或消失者,舌象以质淡红、菩薄黄为主。质淡红、苔薄白的正常舌象,HP感染阳性率最低。舌质红绛、苔黄厚腻者,HP感染阳性率最高。HP感染与舌质的关系为红绛>红>紫暗>淡白>淡红;与舌苔的关系为黄厚腻>白腻>剥苷>薄黄>薄白。舌象正常,胃黏膜多正常或仅有轻度水肿改变;相反,胃黏膜明显充血、出血、糜烂,则舌苔黄、舌质红多见,且胃炎愈重,Hp感染愈重,舌苔有由黄-黄厚-黄厚腻变化的规律。

通过上面文章的阅读,我们可以总结如下:对于Hp感染者,舌象多不正常,且舌象表现与感染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舌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慢性胃炎的严重程度;通过抗Hp的治疗,可以改变舌象;对于舌象典型者,有必要进一步完善Hp检查,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各研究结果差异是否与试验方法应用或地域因素相关,存在疑问。

参考文献:

[1]胃病与幽门弯曲菌及舌苔观察,过宁中医杂志,

[2]例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舌苔的关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3]例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镜HP感染及舌苔炎细胞关系的对比观察,中医药学刊,.

[4]口臭、反酸、舌苔白腻三联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分析,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5]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中医舌象的相关性研究,中医药临床杂志,

[6]例慢性胃炎的舌象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关系,湖南中医药导报,

[7]例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患者的舌象分析,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8]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舌象证型关系探讨,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9]例胃病患者舌象与胃镜像、活组织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其他供参考文献:

萎缩性胃炎黄舌苔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河北中医,

慢性胃炎舌象研究进展,甘肃中医,

幽门螺杆菌及胃镜象在慢性胃炎舌象信息中的反映,中医药临床杂志,

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和舌象关系的初步观察,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慢性浅表性胃炎舌象与Hp感染例的临床观察,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慢性胃脘痛患者舌象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研究,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例HP相关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舌象分析,河南中医,

赞赏

长按







































盖博士白癜风遮盖液
白癫风区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ukgmg.com//mjccjc/78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