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专科治疗医院 >> 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预防 >> 当门诊现场来了这些消化道癌症的大叔大妈后
对于肿瘤,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与“死亡”扯上关系,认为肿瘤就是“不治之症”,没有多大治疗希望。那么事实究竟如何?
消化道肿瘤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类肿瘤。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方法经历了很多年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效果明显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医院副院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沈琳院长经常说,消化道肿瘤不可怕,但最怕的是自己吓自己。
妈妈得了结肠癌儿女也应查基因
门诊现场:一位60多岁的妈妈在儿子的陪同下来做术后复查。此前她常腹痛、呕吐,做了胃肠镜检查后确诊为结肠癌,因此做了右边半结肠切除术。
专家:临床发现,患有这种肿瘤的女性,肿瘤细胞很容易往盆底转移,目前病人术后没有高危因素,不需要化疗,定期复查就可以了,积极观察。
此外,结肠癌有一定遗传倾向,所以直系亲属一定要做个基因筛查,如果发现携带这种基因,那将来就能更早发现它,甚至幸免。
这种检查不仅仅是体检,是有针对性的防癌筛查,肠镜一定要做,直系亲属中如果检查出息肉也一定要切除。回去给妈妈加强营养,让她多吃一些高纤维素的食物,不要吃太多肉类,平时要注意通便。
癌前病变不是癌治疗能恢复正常
门诊现场:一位70多岁的女患者,平时总觉得烧心、频繁打嗝,体检发现患有十二指肠溃疡。听说十二指肠溃疡属于癌前病变,她非常焦虑。
专家:癌前病变不是癌。这是个很常见的误区,像结直肠的息肉或腺瘤样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医生有可能会提到这些可能会发展成癌前病变,或者有的患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这些病变原来是一种癌前病变,就会吃不香睡不好,每天担心焦虑。
其实这些最多算是癌前疾病,不能叫癌前病变。所谓的癌前病变,是指这个病出现了不典型增生,出现了不典型增生就有可能发展到癌。
癌前病变可能是癌症的癌前阶段,它有可能发展为真正的癌症,但它仍然不是癌,而且有一定的可逆性,除了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癌,也有可能自行或在采取某些有效的治疗措施之后重新恢复正常。
消化道肿瘤最怕糊里糊涂治
门诊现场:一位50岁的男性患者,胃癌术后5年,在当地术前没有穿刺活检。现在术后又复发了,患者常常腰疼、脖子疼、头疼。
专家:患者之前属于糊里糊涂地诊断、糊里糊涂地治,手术前连穿刺活检都没做,现在出现了脑膜转移。正规、正确的诊断需要临床、影像及病理三结合。其中,病理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起着关键作用。穿刺活检是肿瘤治疗的开始,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目前为了确定脑膜转移癌的病理类型,需要做骨穿刺活检和腋下淋巴结检查,主要是为了判断病人是胃癌复发转移,还是新发了乳腺癌。而根据现有的片子和描述,怀疑是乳腺癌,因为胃癌术后五年才复发的比较少。对病人的治疗不能只管眼前,更要考虑到预后效果和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病人身体条件差局部治疗求稳定
门诊现场:一位60多岁的女患者因为便血1年多被确诊为直肠癌,目前肺癌术后同时肝转移两年多,这次来门诊做复查。
专家:现在患者身体条件太差,所以要以局部治疗为主。幸运的是,病人对药物治疗较为敏感,用药效果会比较好。肺部有小转移病灶,但通过几次复查的片子来看情况比较稳定,所以目前的最主要的是积极维持,吃两个月药后再来复查。
病人现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等到下次检查如果发现还跟现在差不多,那就继续局部治疗;如果发现比较明显的病灶,到时我们再根据情况制定局部治疗方法。
如果治疗每次都能回到原点那是最好的,但现实是病人的情况会每况愈下,所以我们现在的所有治疗方式都是为了抵消病情的这种发展,延长病人生命,不但要活,还要好好地活。
据了解,在我国死亡的肿瘤患者中,有1/3是被吓死的,有1/3是用药过度,病人无法耐受而死,只有1/3才是治疗无效而死亡。
专家指出,面对肿瘤首先要摆正心态,无须过分恐慌,也不应轻易忽视;平时在生活中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觉察身体有异样时,医院进行检查确诊,良好的心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