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专科治疗医院 >> 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预防 >> 从八卦太极图看二十四节气养生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非常重视的一个思想。
“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观点早在《周易》、《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论述。
《易传》载“《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素问》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者则灾害生,从之苛疾不起”。“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由此可见,若要做到“治未病”,若要“顺时养生”,必定要首先知晓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
从二十四气节在太极图上对应的位置和卦形入手,分析全年阴阳变化,不失为一个既形象又易懂的好方法。
1、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个节气。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的全部名称始见于《淮南子·天文训》,距今两千多年。
现代天文学认为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度,共经历二十四个节气,每月两个。其中:
?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
?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十二个节气。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
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12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天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至”不做“到”解,而作“极”解。指当天的夏季日影最长,并开始炎热;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夏天的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变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2、太极图与十二消息卦
太极图又称先天图,相传为宋·陈抟所作,实根于《易传》之文。
乾为天居南,坤为地居北,离为火居东,坎为水居西,艮为山居西北,兑为泽居东南,震为雷居东北,巽为风居西南。
3、对应关系及养生策略
在此仅以十二“中气”为例进行分析,比如
(1)春分对应泰卦,坤卦在上,乾卦在下,呈阳降阴升之态,阴阳交感而天地万物化生。
泰卦六爻之中三阴三阳,阴阳相半,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春分时节,万物化生,花草繁茂的同时细菌也开始快速繁殖,流行性传染病增多,呼吸道传染病易行。此时正值天地之气始交之际,天气变化较以往剧烈,气候的骤变会导致人体的平衡失调,体弱者易生病,有旧病的人易复发。所以春分前后“夜卧早起……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避免情绪波动,调畅情志,多做户外运动,以应春季生发之气。此节总的饮食调养原则是忌大寒大热,力求中和。故吃寒性食物对应佐以温热之品,服益阳之品对应佐以滋阴之物,以保持阴阳平衡。
(2)谷雨对应大壮卦,震卦在上,乾卦在下。雷动于天,震而动起出,万物生机盎然。
大壮卦六爻之中四阳二阴,较之泰卦多出一阳爻,少一阴爻,呈阴消阳长之态。阳气增,温化作用变强,气候渐暖,地下湿润之气随雷而出,雨量开始增多,故谷雨有“雨生百谷”之意。由于此时气温的升高和雨量的增多,湿疹成为多发之症。因此饮食方面应适当进饮一些清热解毒、养血润燥的汤水。另谷雨时节万物生长,蒸蒸日上,空气特别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机会,适合外出游玩,但要小心花粉、柳絮一类的过敏,过敏症在这一时期也很常见,特别是在北方地区。
(3)小满对应夬卦,兑卦在上,乾卦在下,呈阳蒸阴成雨落地面而为泽之意。
此时五阳生,气温开始升高,雨水开始增多,故民间俗谚云“小满小满,江满河满”。因此,小满节气的到来往往预示着夏季的闷热潮湿天气即将来临。所以小满节气的养生中要做好“防热防湿”的准备,防热要多饮水,且以温开水为好,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规律生活,运动以每天早、晚凉快时为好且避免剧烈运动;防湿则注意不要被雨淋,尽量避开潮湿的环境,选择穿着透气性好的衣物,日常饮食应以清淡的素食为主,忌海鱼、羊肉、狗肉以及冷饮等。
(4)夏至对应乾卦,六爻皆阳,天地间的阳气达到极致,进入盛夏,在此以后,阳将渐消而阴逐渐增长。
夏至日当天白昼最长,黑夜最短。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另一方面,夏季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因为此前是阳长阴消,此后则转为阳消阴长,此时盛阳覆于阴上,阴始生于其下,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的生物开始死去(如夏枯草),阴阳交错,人易生病。嵇康《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意为我们应当使心神安静,不可让外界的燥热扰乱心神。此节应晚睡早起,利用午休来蓄养氧气,及时补充水分,忌冷水冲头、淋浴,饮食以清淡为宜,多食杂粮以寒其体,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
(5)大暑对应姤卦,乾卦在上,巽卦在下,风中携阳热之气。
自夏至六爻皆阳后“重阳必阴”转为阳渐消阴渐长之势,姤卦一阴生,从太极图上看,一阴于外,包阳于内,阳疏散不畅故闷热难耐—大暑为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由于暑气逼人,人的心气易于亏耗,故预防中暑是本时节的养生重点,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保持充足睡眠。也可适时服用一些芳香化浊、清热利湿的方剂,如用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g,飞滑石、炒麦芽各30g,甘草3g,水煎代茶饮。另外,暑在五行中对应火,而火生木,肝应木,故暑热易动“肝火”,肝火过旺则乘脾土,则致心烦急躁、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异常表现,应在饮食调理的同时积极采取“心理暗示”的方法调整情绪。
(6)处暑对应遁卦,乾在上,艮在下,二阴生。
乾为阳,艮为山,土属性,意示阳渐潜于地下。历书云:“斗指戊处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预示着炎热夏天的结束。阳蒸地表,故而干燥,处暑节气的显着气候特征是干燥少雨、空气湿度小。在此节气,易发“秋燥”,多表现为咳嗽少痰、口鼻干燥等。此外,某些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在秋燥的作用下易复发或加重。故处暑养生贵在防燥,保障睡眠、适度晨练,饮食方面应多吃些含维生素的碱性食物,如西红柿、茄子、葡萄、梨等,少吃油腻肉食。
(7)秋分对应否卦,乾在上,坤在下,三阴生,阴阳相半。
卦中三阳爻三阴爻,继春分后再次阴阳平衡,“昼夜均而寒暑平”,故古时称之为“日夜分”或“宵中”。秋分时节,自然界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故作息要作相应能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中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5]顺应“秋收”之气。在饮食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分节气间宜收不宜散,应尽量少食葱、姜等辛散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如有条件可饮些润肺养阴的汤水。
(8)霜降对应观卦,巽在上,坤在下,四阴生。
“气肃而凝,露结为霜”故名霜降。此时气候已渐寒冷,夜晚下霜,晨起阴冷,昼夜温差变化大,体质弱或原有慢性疾病的人易因此而感冒、发热或旧病加重。此外由于人体血管受到寒冷刺激后会出现相应的收缩,使血压升高,故在此季节心脑血管的发病率也开始上升。要预防上述疾病,保暖成为关键。另此节气期间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因此,切忌暴饮暴食和醉酒,同时应避免服用对胃肠黏膜有刺激的药物。
(9)小雪对应剥卦,艮在上,坤在下,五阴生,仅一阳爻。
此时空中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在此时节,保暖变得很重要,尤其是要适时增加衣物,其原则是以穿衣不出汗为度,以逐渐锻炼机体的抗寒能力,这对于体弱者预防感冒极为有益。小雪节气中五阴一阳,故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人的情志受天气影响,易引发抑郁症或是加重患者的病情。有关研究表明:冬季日照时间减少,使得人脑内与抑郁症相关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功能也随之减弱,进而会使人出现失眠、烦躁、悲观厌世等一系列抑郁症状。此时应多晒太阳,并进食含有能帮助人脑产生5-羟色胺的食物,如香蕉。
(10)冬至对应坤卦,六爻皆阴此时,由于失去了阳气的温煦作用,花草树木枯萎凋零,万物生机皆闭,昼短而夜长。
阳气深藏于地下,使树木的根向下生长,为来年孕育生机。此时人的养生也应顺应此理。“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祛寒就温,无泄皮肤,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5]。根据冬主闭藏的规律,冬令进补易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滋养五脏[6]。进补并非一味使用温燥之品,应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补阴、补阳或阴阳双补。运动则以微微汗出为度,切勿汗多泄气,有悖冬季阳气伏藏之道。另外,冬至至大寒一段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应慎防冻伤。
(11)大寒对应复卦,一阳生,坤卦在上,震卦在下。
在经历了六爻皆阴的冬至之后阳气开始逐渐恢复,但此时,其强度还是远远小于阴,属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故称“大寒”。卦形反映出雷(阳)动于地下之势,但由于此时阳之力较弱,天气仍然寒冷,且阳不足以蒸阴以达地表,故空气比较干燥。所以这个节气的天气特点就是晴冷而干燥。这种干燥的空气条件会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症状,特别是老年人;不仅如此,持续的低温也会使人体的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工作量增大,易诱发高血压和心脏病。因此,在此节气期间应特别注意保暖保湿,早晚多开窗透气,必要时可用功能性空调或加湿器等,以增加空气湿度。大寒期间的饮食除坚持饮食的一般原则外,还应强调热量供应充足,饮食以温热性的食物为主。常用的补气食品有莲子、大枣、糯米、鸡肉等,补血食物有猪肝、龙眼肉等,补阴食物有木耳、芝麻、兔肉、鸭肉、龟肉等,补阳的食物有羊肉、猪肉、鹿肉等。
(12)雨水对应临卦,二阳生,坤在上,兑在下。
阳自地下蒸阴上达地表,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而化为雨。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并且降水形式也由雪渐渐转化为雨,故名“雨水”。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又不燥热,是养生的好时机,而此时养生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调养脾胃,应根据自身的基本状况选择饮食、药物和起居劳逸调摄。雨水时节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初春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际,故雨水期间应少食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并避免肝木生发太过,克伤脾土。
4结语
中医注重养生,注重“治未病”,把握一年四季的天气变化规律对指导养生至关重要。以太极八卦来分析二十四节气,有助于加深对节气命名及特点的认识,使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同时也打破了《易》为纯粹的封建迷信的说法。另本文所分析的以北方及中原地区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为准,临床应用中切记因地、因时制宜,不可盲目生搬硬套。
(节选自《中医中药》,作者:陈霖)
学习更多健康知识
欢迎长按北京民间偏方治疗白癜风治疗白癜风用什么药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ukgmg.com//mjccjc/4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