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专科治疗医院 >> 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治疗 >> 耳朵别随便掏它暴露了你的健康秘密只需
耳朵是我们感知外界的重要器官之一,但同时其也是反应我们健康的晴雨表。从中医的角度看,“肾开窍于耳”、“十二经通于耳”、“耳为宗脉之聚”,因此,当身体出现问题时,很多时候,耳朵都会有异常!
1,耳朵隐藏的健康“秘密”
1,看耳型,判断血压高低
*高血压耳型:耳轮间的沟比较深,到一半断了变得很饱满,容易出现高血压症状。
*低血压耳型:耳轮之间的沟一直到底,容易出现低血压症状。
提示:低血压耳型如果血压高,多是低压高,年轻人身上发生较多,像肾实质的损害、肾血管的狭窄是最常见的诱因,需要扩血管的药物进行干预控压。
揉耳调压
耳朵上分布着多个穴位,耳后贴着皮肤的凹陷被称为降压沟,从上到下用手指捋这条沟,不仅有助于控制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患者经常按也有好处。
每天早上捋双耳后的这条沟下,大概两三分钟做完,做完后耳朵会有温热的感觉,次数太少是达不到效果的。
2,有耳褶,可能提示心脏问题
在耳屏切迹和耳垂斜下方45度角有痕迹的话,可能提示有相关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这种情况被称为“耳褶心征”。耳褶心征可能反映了血脂高、血液粘稠度高、心脑供血不足的问题。
3,耳窝变化,可能预示心血管问题
正常的耳甲窝中央会有1-2毫米的凹陷,颜色是尖亮红润的。
*若凹陷消失提示可能心脏供血不足。
*若呈现白色水肿,提示可能有心血管堵塞。
*若有压痛感、水肿、隆起,提示可能心血管不通畅。
*若1/2处毛细血管扩张、行走中断,提示可能处于心肌梗塞缓解期。
揉耳护心血管
通过耳朵三个穴位的按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平衡。
第一个穴:交感神经,位于三角窝下角的顶端。
第二个穴:胸,位于耳轮最中间处。
第三个穴:心血管系统皮质下,位于耳屏内侧前下方处。
每天早中晚各按压一遍,每个穴位按压20-30次,微痛适宜。
4,耳朵异常,可能暗示脾胃问题
①十二指肠溃疡
如果在耳朵十二指肠反射区出现红点,可能代表十二指肠溃疡正在发作。
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脾胃虚寒体质,很多人会伴有空腹腹痛、反酸、不敢吃凉的、容易拉肚子等症状。
②胃食管反流病
如果耳朵贲门反射区发红或不平整,可能提示着有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常见症状有胃痛、腹胀、反酸,严重者还会有前胸以及后背的疼痛。
补中气、调脾胃
调中护脾羹
银耳2朵——益气养胃、润肺滋阴;
莲子30克——健脾止泻;
怀山药(干30克、鲜克);
百合30克——润肺生津;
栗子50克——补脾胃、养气血;
大枣4-6枚——益气养血,调补脾胃;
荸荠4-5枚——开胃消食、清热生津。
银耳泡发后先煮一个小时,再加入其他食材一起炖煮,等汤羹软糯,即可盛出,放凉即食。此羹汤对于脾胃气机失调的人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可以经常吃。
5,耳垂异变,病因各异
耳垂若出现红肿,多提示咽喉不适;耳垂斜行凸起,则可能是牙齿不适,常见于牙龈炎、牙周炎等;若有圆形凸起,出现鼓包,则可能是胆囊不适,出现口苦、胆囊隐痛的情况。
另外,坊间有耳朵大、福气多的流言。有人做过研究:50岁到90岁的人,越长寿的人,耳朵越长,耳垂越大。从中医来说,耳朵整体属肾,尤其是耳垂,所以耳垂大,说明先天肾气充足。
此种说法虽有道理,但也不可全信。一个人的长寿,除了有先天的因素以外,跟后天的调养、自身的心理状态、医疗条件都有关系。
耳朵很重要,但是很多人没事喜欢掏耳朵,用手指的、棉签的、耳勺的,甚至是钥匙,可谓花样百出。一定要掏到爽为止。
但小编想要提醒大家:耳朵可不是你能随便掏的……
案例澳大利亚一名女子,每晚都用棉签掏耳朵,但是有一天掏耳朵的时候突然感到疼痛,听不见声音。被医生诊断为耳内感染,但服用了一段时间抗生素后,情况并没有好转,而且耳内还分泌出褐色物质。
再次检查后发现细菌侵占了耳后的头骨,出现可怕的颅内感染!
那耳朵不能掏了吗?耳屎堵塞耳朵怎么办?
2,耳屎究竟要不要掏?
其实耳屎并非“屎”,耳屎在医学上又叫做“耵聍”,主要由脱落的皮肤细胞、汗毛以及耵聍腺分泌物等组成。
不要以为耳屎是多余的,它的存在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1,耳屎的重要作用
①耳屎富含油脂,可以起到保护耳道,阻挡异物进入耳道的作用。
②耳屎还能保护耳膜,充分利用自己的黏度阻挡住沙尘、水滴等异物的直接侵害。
③耳屎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中的溶酶菌、免疫球蛋白等,都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和消灭作用。
2,耳屎会不会堵住耳朵?
既然耳屎也是有好处的,又不能随便掏耳朵,它不会堵塞耳朵吗?
其实耳道本身就有天然的自净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都能够自行排出,比如我们在说话、吃饭、打哈欠的时候,耳屎会随着下颌的运动,借助耳道里面的汗毛进行推动,悄悄的从耳道里面排出来。因此,不需要你经常去掏耳朵。
不过也有意外的时候,有的人分泌会出现问题,无法自己排出来,这时就会形成一团耳屎,堵塞住耳道,医学上称之为耵聍耳栓。
一旦耳栓形成,就会出现耳痛、耳涨、眩晕、听力下降等问题,严重的会引发炎症。医院去让医生处理,不要自行取出来,以免伤到耳道甚至耳膜。
如果平时实在想掏,也要注意方法:
建议用棉签在外耳道转动几圈就好,不要深入到耳道内部。若耳垢颗粒大,可以用棉签蘸上温水,然后在外耳道内轻轻旋转,将耳垢带出,再用耳勺轻轻取出。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ukgmg.com//mjcczl/11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