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某地汉方药店,各种汤剂各种丸……惊呆了。像不像你家小区门口的中药店?

导读

上世纪80年代,汉方医学已经在日本迅速发展。中药店遍布全国各地,走在东京的街头常能看到中医针灸和推拿诊所。据统计,目前日本约2万人从事以汉方医学为主的工作。

为什么中国不把它做成中成药呢?答案是,我们也做过。可是很多中成药,医院的医生不用,放在药房里,老百姓又不知道该怎么用,结果慢慢的就变成了滞销的产品,直接被厂家停产了。

来源:懒兔子

1来,看看日本把我们的汉方做成什么样了

前两周有个好朋友去日本玩,她临出发前问我,有没有什么需要她代购的。

其实我对那些都没兴趣,真正让我觉得很值得带回的,就是在日本被做成了中成药的那些汉方!

因为据说他们是严格按照我们经方的剂量和配比做的,再加上他们对中药材本身的质量把关非常严格,所以很多经方,也就是他们说的“汉方”,在日本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非常好的疗效。

我之前唯一一次的尝试,就是好多年前有一次出差,不知道是不是遇到了冷风,整个后背带着颈椎都很疼,活动一下都很困难。然后就有一位不认识的好心同事递给我了两包日本产的葛根汤颗粒,说这个服用效果很好。

我那会儿还没怎么学中医,也不懂药,人家给我我就立刻喝了,然后早早地滚上床去睡了一觉。再然后,第二天我的颈椎和后背就基本好了。我问同事那药是治什么的,这么神奇,她也说不清,就说是从日本带回来的感冒药。

那时起,我就对日本的汉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惜这些年都没有机会去日本,因此一直不能自己去逛下日本的药店,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汉方。所以这次好友去,我肯定不能再错过了。

结果,她上周回来了······

下面我就一个个的来介绍一下这些汉方,如果你们以后有机会去日本,想买买买的时候,除了传说中的马桶盖儿和电饭锅,也可以根据需要买点儿汉方药。

那些民族主义的爱国者,如果你们看到了这篇文章,请千万放下你们口中的弹药。我没别的意思,纯粹是对中医药的热爱,就药论药,和民族情绪无关。我爱祖国大中华,钓鱼岛是我们的。

先来看看日本作为感冒药的几种常见汉方:

1、麻黄汤

麻黄汤:麻黄15克,桂枝10克,杏仁70个,甘草5克。(方剂来自《伤寒论》)

这是《伤寒论》里的一首名方,流传到日本后,成为日本使用最多的汉方之一,在日本,这个药不仅仅用于成人的流行性感冒、关节痛、喘嗽的治疗,还用于婴儿感冒、鼻塞和哺乳困难等。

它的适应症为:恶寒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脉浮紧。

麻黄入肺经,有宣肺的作用。麻黄汤证之所以会出现无汗而喘,就是因为寒气束闭在皮肤下,毛孔都紧闭。而肺就是通过毛孔来发挥宣发功能的,毛孔闭阖肺气不宣,就会导致喘息急促,甚至出现哮喘的症状。

所以在使用这个药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它的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2、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麻黄15克,桂枝15克,细辛10克,芍药15克,干姜15克,甘草15克,五味子10克,半夏10克。(方剂来自《伤寒论》)

这个方药现在被普遍用于治疗呼吸道疾患,因为它止咳平喘的效果非常好。《金匮要略》中定义小青龙汤用于“咳逆倚息不得卧”,意思就是咳嗽得很厉害,以至于无法睡觉。或者说,一睡觉就咳。而同时症状兼见咳喘,有痰,痰液清稀量多,或鼻塞流涕,而且流的是清水鼻涕。恶寒,背部有严重的冷感,有汗或者无汗,苔白滑。

在日本,此药还被用于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中肺寒者,过敏性鼻炎中喷嚏、鼻涕为水样者,效果都很显著。

在使用这个方剂的时候,辨证要点为:恶寒、喘咳,鼻涕痰液清稀,苔白滑。

3、葛根汤

葛根汤:葛根20克,麻黄15克,桂枝10克,芍药10克,甘草10克,生姜15克,大枣十二枚。(方剂来自《伤寒论》)

葛根汤证,症见:外感风寒表实,恶寒发热,头痛,项背强几几,身痛无汗,腹微痛,或下利,或干呕,或微喘,舌淡苔白,脉浮紧者。

在日本,葛根汤不仅仅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后出现的无汗、发烧、头身痛等,还常被用于麻疹、关节痛、腰背疼痛、头痛肩痛,肌肉痛,手痛等方面。

这药的一个显著功能就是止痛,尤其是腰背疼痛、肩颈疼痛。这种疼痛不是刺痛,也不是酸痛,而是僵直不能动弹,一动就疼的那种疼痛。

4、银翘散

银翘散:连翘30克,银花30克,苦桔梗18克,薄荷18克,竹叶12克,生甘草15克,荆芥穗12克,淡豆豉15克,牛蒡子18克。(方剂来自《温病条辨》)

此药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口干咳嗽,咽喉疼痛,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这个药在日本被广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尤其以清热解毒见长。也就是说,如果感冒后出现发烧,同时兼见口干、喉咙痛、小便黄等症状,就可以立即用银翘散进行退烧。

目前在国内,小青龙汤的中成药有小青龙胶囊,银翘散有银翘解毒片。但是葛根汤和麻黄汤都没有原方的中成药了,至少是我没有见过。所以很可惜。汉方在日本被传承的很好,这些都是可以随处买到的非处方药,还有很多汉方都被作为处方药,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2日本人很守规矩,每种汉方上都明明白白地写上了经方的名字和成分配比

日本药局里卖的非处方药中,标注为“汉方”的药,都是根据我们经方制作而成的。日本人也很守规矩,每种汉方上都明明白白地写上了经方的名字和成分配比。

很多同学说,看到我们祖国的东西都流传到国外去了,好心痛。但是回头想想,其实这是好事儿,至少它没丢,没失传,虽然是在国外发扬光大的,但庆幸的是它还活着,还在造福人类。

都说音乐是无国界的,我相信医学也是一样。只要能治病救人,惠及老百姓,都是有意义的事情,相信我们古代的中医大家,在书写药方时,也一定有救助天下人的胸怀。

下面继续讲日本的汉方药。

1、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麦门冬42克,半夏6克,人参9克,甘草6克,粳米9克,大枣6枚。(方剂来自《金匮要略》)

这个药的功用为滋养肺胃、降逆下气。它主要可以治疗两个方面的病症:一是肺有虚热。症见咳唾涎沫、短气喘促、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虚数。二是胃阴不足证。症见气逆呕吐,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所以这个药主要就是滋阴的药,同时有降逆的作用。不管是肺阴虚还是胃阴虚,吃这药都很对证。方中重用了麦门冬,就是因为它甘寒清润,养阴生津,可以滋阴润燥,兼清虚热。

在日本这个药多用于治疗咽喉炎,气管炎和支气管炎。辨证要点为短气喘促、或呕吐、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2、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汤:柴胡20克,桂枝7.5克,芍药7.5克,黄芩7.5克,人参7.5克,甘草5克,半夏10克,大枣6枚,生姜7.5克。(方剂来自《伤寒论》)

此药主治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关节酸疼不适等症。因此这个药除了可以用来治疗感冒以外,也可以治疗肝气不舒、胃气不降引起的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食欲不振、腹痛等症状。

柴胡桂枝汤在日本被用于治疗癫痫而特别引人注目(黄煌《中医十大类方》)。因为这些癫痫患者在发病时,都有胸胁苦满和腹部肌肉拘挛等症。由于胆囊炎、胆石症、肝炎都很容易出现上述症状,日本医家还常常用它来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

3、竹茹温胆汤:

这个竹茹温胆汤出自《万病回春》,并不是我们平时说的去痰湿常用的那个温胆汤,它其实是温胆汤里加了柴胡、人参、黄连、桔梗、麦冬和香附。

所以它的功效也发生了变化,主治感冒数日后,发烧不退,梦寐不宁,心惊恍惚,烦躁多痰。

在日本,这个药被用来治疗感冒,病毒感冒,肺炎等恢复期时出现的长时发烧,以及烧退后身体感觉不轻松,咳嗽痰多无法安睡等症状。

4、五苓散

五苓散:猪苓9克、泽泻15克、白术9克、茯苓9克、桂枝6克。(方剂来自《伤寒论》)

此药的功效为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蓄水证。症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入水即吐。二是痰饮。症见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三是水湿内停证。症见水肿、泄泻、小便不利等。

在《伤寒论》中,五苓散被特别标注为可以治疗孕期的吐水,包括口水过多等症。而现在临床上,除了用它来除湿以外还多用此药治疗小便不利的问题,比如尿频、尿急。

在日本此药被用于治疗水样腹泻,急性肠胃炎,中暑,头痛,浮肿,宿醉带来的口干尿少、头晕、想吐、呕吐、腹痛、浮肿等症。

5、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半夏30克,厚朴15克,茯苓20克,苏叶10克,生姜25克。(方剂来自《金匮要略》)

此药的功效是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主治梅核气,症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或咳或呕。现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慢性咽炎,声带水肿,声带麻痹,胸闷,腹胀,嗳气,痰多,咳嗽等。

在日本,它的使用说明上写的治疗范围是:焦虑症,神经性胃炎,咳嗽,声音嘶哑,喉咙发堵等带来的心情郁闷,喉咙食道有异物感,偶尔心悸、头晕、想吐等。

上文介绍的五种药中,国内除了五苓散好像同仁堂还有中成药以外,其余四样我都没见过。其中柴胡桂枝汤和半夏厚朴汤是应用特别广泛的经方,国内没有相应的中成药可以方便买到,实在是太可惜了。

但是即使是这样,你们在日本购买药品时,也一定要请药店的人帮忙看下使用说明上的禁忌(据说大多数的药局都有懂中文的售货员),尤其是高血压、高血糖等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孕妇和婴幼儿,谨慎使用各类药品,以免出现意外。

3我们的中成药输在了哪里?

我本来以为中医药是无国界的,在哪里传播都是一样,但是写到现在,突然觉得很不一样——中国的近代对传统历史文化的伤害,简直罪!不!可!赦!

这个词用得重了吗?一点儿也不。除了中医药,天文、星象、占卜、音律、戏曲、诗词、建筑、绘画、书法、文物鉴赏······凡是不能被立刻换来吃饭的东西,大多数都被国人摒弃了。

这个,当然也不能怪我们,时代的背景就是我们确实太穷了,没人可以在饿肚子的情况下去追求精神。自古以来,所有的文明几乎都是衣食无忧的人传承下来的,那些伟大的画家、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不是贵族也大都是贵族的门客。

可是近代,贵族没有了,土豪也都和无产阶级作了朋友,风花雪月成了资产阶级的小包袱,大老虎,人人避之唯恐不及。文化和文明都出现了断崖似的割裂,求新求变求快速发展的思想浪潮把残存的那些古文化,冲的灰飞烟灭······如今的文明贫瘠和荒漠,都是我们为这个时代付出的代价。

只是,这个代价也太大了,而且很多,已经不可逆。

很多人问我,明明这些经方这么好,也有幸地被保留下来了,为什么我们自己不把它做成中成药呢?答案是,我们也做过,都做过啊。可是很多中成药,医院的医生不用,放在药房里,老百姓又不知道该怎么用,结果慢慢的就变成了滞销的产品,直接被厂家停产了。

而医生为什么不用?因为现在大学的中医教育已经完全西化了,科班的中医生大多数都不太会用,他们用得更多的是西药,甚至很多中医生自己都不相信中成药的疗效。老百姓为什么不会用?因为没有中医知识的科普,到处都是西药的宣传和广告,老百姓又怎么能懂得如何辨证,如何使用呢?

研制更多的经方中成药,大力普及中成药的使用知识,才是中医药能被推广和传承下去最好的方式。日本在美国申请了两百多个汉方专利,可见汉方在日本被使用的频率和重要性。而在中国,常用的经方就只有几十种,能在药店买到的相应中成药,就更少了。

所以我们又什么资格去骂日本人偷东西,明明是我们在丢东西好吧。别人充其量只是很识货的在捡而已。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早就有友好往来。早期的日本与中国医学的接触,主要是通过古代朝鲜进行的。据说是在公元5世纪时,朝鲜使者用中医药治愈了日本天皇的疾病,使日本人认识到中国医学的价值,并且接受了这一医学体系,从而成为日本汉方医学的起源。此后,我国与日本的往来就比较频繁,

中国医学在传入日本后被称为汉方医学或东洋医学。

日本的江户时期(公元~年),日本医学界掀起了研究仲景医学的浪潮。形成了学术上的古方派,成为汉方医学之主流。

年日本政府修改了健康保险法,将59种中药正式列入临床应用的药品当中,从此“汉方医学”医院的病房,并迅速得到推广。与此同时,日本开始通过立法、规范流程、严格管理等手段完善中医药的生产与推广,大约用了15年时间完成了汉方药制剂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过程。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汉方医学已经在日本迅速发展。中药店遍布全国各地,走在东京的街头常能看到中医针灸和推拿诊所。据统计,目前日本约2万人从事以汉方医学为主的工作。

为确保汉方药的品质,日本汉方药企从原料生药开始,一直到最终形成制剂都实行严格的品质管理。日本汉方制剂生产的机械化、联动化、自动化以及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科学的管理体系,使日本汉方制剂生产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汉方药之所以受到日本百姓的欢迎,是因为日本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各种“现代慢性病”越来越多,人们往往能通过汉方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日本各大汉方药制造企业普遍通过提取有效成分,制成了汉方药的颗粒冲剂和胶囊,从而大大减少了熬药的麻烦,便于随时随地服用。据调查,目前日本6万家药店中,经营汉方制剂的达80%以上。

许多家庭主妇和老人除经常收看汉方电视讲座外,还参加各种各样的汉方讲习班,学习使用药草治疗常见病。

所以可见,国家重视,医生学习和应用,是中医药在国内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科普则是最有效的补充。目前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发展中医已经被列入了新的规划之中,我相信中医的春天在中国,一定会很快到来。

下面再继续介绍几种日本的汉方,希望这些国内都没有卖的方子,终有一天也能在楼下的药店见到它。

1、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大枣、人参。(方剂来自《伤寒论》)

此药为和解剂,具有调和肝脾,寒热平调,消痞散结的功效。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症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错杂者。

在日本,这个药被用来治疗神经性胃炎、胃灼热、打嗝、慢性肠胃炎、急性腹泻、消化不良、胃下垂、慢性胃功能虚弱、宿醉、口腔粘膜炎等。

这个药的辨证要点就是寒热错杂、呕吐泻利。

2、甘草汤

甘草汤:甘草6克。(方剂来自《伤寒论》)

甘草汤就只有甘草这一味药,它功效就是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在日本此药被用于治疗剧烈咳嗽、咽喉痛、口腔粘膜炎和声音嘶哑。

3、安中散+芍药甘草汤

安中散:玄胡索、良姜、干姜、茴香、肉桂、牡蛎、甘草。

功效为散寒止痛。主治脾疼翻胃,症见口吐酸水,停积不消,胸膈胀满,恶心呕逆,面黄肌瘦,四肢倦怠。

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

功效为调和肝脾,柔筋止痛。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证。症见:腿脚挛急,心烦,微恶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临床用于治疗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

在日本,这两个药的合方做成的中成药可以治疗胃消化不良,胃部不适,胃炎,胃痛,打嗝,食欲不振,腹部胀,胸痛,烧心,胃酸过多,腹痛,反胃恶心呕吐。

不管什么药,在购买前务必仔细阅读用药说明,尤其是一些高血压、高血糖、身体虚弱的老人及孕妇,请一定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懒兔子,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联系电话(







































白癜风诊断
治疗白癜风的最新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ukgmg.com//mjccyy/41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