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专科治疗医院 >> 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预防 >> 走出舒适区,勇敢挑战美高4年青春
CatherineJoy,原系北京四中初中部学生。年初二上完到美国SonomaAcademy高中读书,年9月入学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国际研究-经济专业。
她热爱写作,性格阳光,心思细腻,善于观察生活点滴,曾在高三一年时间里创作百页英文自由写作作品。
她热衷公益事业,有很强的社会实践和活动能力,擅长与人沟通,致力于世界平等、和平,曾于年7月发起并率队赴西非科特迪瓦阿里布村庄开展公益活动等。
本文中,Catherine从选择合适的美高,美高生活体验,重新认知自己,运动精神,探索自身兴趣点,有选择性、方向性的参与学校活动,为大学向往的专业做准备等五个方面,为大家讲述她不乏波折却精彩的美高四年学习与生活。
我的分享主要围绕5点来谈。首先,来聊聊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美高。
众所周知,美国高中与中国高中的系统截然不同,且不说中国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公立高中就读,而美国好的高中教育大多集中在私立高中里;中国每个地区的高中都会有,由教育部统一制定的教科书与考试,而美高则成千上万、各式各样,没有一本统一的教科书与系统,因而也会间接导致一些刚从中国转学去美国读书学生的一些质疑:感觉突然一下子学得不那么系统了,会不会是因为选择了所野鸡学校?
那么,我当初为什么选择放弃国内一等一的学校、选择小小年纪迈出国门?而我又为何在进入美高一个月后选择从弗吉尼亚州转至加州呢?
其实直到年以前,我与家里人从未考虑过出国留学,当然也从未为出国而准备过任何英语方面的培训,甚至说当年初中时期的我语文最好、英语最差,初二后出国对当时的我而言,似乎是个最不可能的决定,因此也常被我称为一拍脑袋的决定罢了。五岁时,当大多小女孩都在学习舞蹈时,我爸爸坚持让我打网球,小学每个假期当大多同学们都在补习时,我在与父母在世界旅行。而我也因见过这些大千世界后,思维变得灵活,喜欢不断挑战自己的现状。
14岁时,我坐在全国最好的中学之一的课堂里,突然开始为自己将来干点什么而困扰。回想起小时候接触过的世界各地文化,我向往去深刻探索地球另一半的人文,而不是过着每天只为考试卷、练习题而生活的日子。回家后,我向父母提出,我想出国。
之后,当年五月份,我与妈妈走访了十几所在犹他州、加州、弗吉尼亚州的学校,跟随大众眼光选择了位于弗吉尼亚州的寄宿学校、一所百年老校,由于对自己英文方面的不自信,一开始选择了重读八年级。八月份收拾行李,便踏上了留学这条路。
然而在弗吉尼亚州就读第三天后,我发现这所学校并不适合我,而且一些之前听说关于这所学校的优势如今看来很是虚假。比方说,一开始听说学校有英亩,实际发现学校只有几座房子,周围全是大山,在山里上学的日子,平时就感觉自己像被困在学校,只有周末才能搭学校的校车去小镇买点东西。学校有将近百分之三十的国际生,其实百分之二十六都是中国人,白天国际生与美国学生会坐在同一个课堂里学习,而晚上美国学生的父母会接他们回家,宿舍里留下的都是中国人,好比一所从中国搬去的国际学校。宿舍里的确,有几个极个别的美国学生,但也大多趾高气昂,身边围着五、六个中国学生微笑想要跟她们交流英语。这种不健康氛围令我十分想家。
再说回学术,我惊奇地发现从一开始我就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八年级的课实在是太简单,感觉自己像是每天在浪费时间。待了半个月时才明白学校根本不爱我们这些留学生,而是利用留学生的钱养学校当地学生的自行车队。学姐也说在那所学校就读的唯一好处就是:现在是八年级,九年级的时候可以转学,去另一所学校读一个完整的四年美高。
想到这,我与妈妈拨通了电话,告诉她我要以最快时间转学。我妈当时问了我个问题:到底是学校不适合你还是出国留学不适合你?四中还为你保留了位置,你如果想回来读书,也是可以的。当时的我倔强回答道:妈,这是我认准的道路,除非你把我硬拉到机场,我不会自己走回去的。
就这样,妈妈与我一起努力,通过面试、网上考试,当加州走读学校SonomaAcademy的校长JanetDurgin听说了我的遭遇后,破格让我在开学一个月后进入SonomaAcademy且直接就读9年级。
一开始,很多同学都很难理解我怎么会从百年老校转学到一所才十岁的走读学校。我是深深地被校长Janet的举动所感动,她向我展示了SonomaAcademy的教育理念:平等、个性化、以及师生间的关怀与爱。来到SonomaAcademy以后,Janet主动提出做我美高四年的导师,也是日后深刻影响了我的一名优秀女性,在我申请大学期间,也是校长兼导师Janet为我写了一封额外推荐信。从这个故事可以建议大家的就是:在选择美高之前,要总结自己孩子真正向往的教育理念,好比当时的我年龄小,希望离开父母后能从学校得到一份家庭的温馨与爱,所以这是我第一开始认定SonomaAcademy的原因。
接下来,我为大家讲讲今天主题的第二点:真实的美高生活体验。
如果让我来形容我们学校,那就是阳光能覆盖到的地方。我们学校就像加州普遍的概念:自由。九年级有一次,开门进入教室,猛一看,教室里只有老师在,再仔细一看,同学都趴在地上听老师朗读历史文献。学校只有三百来个学生,彼此都认识,走在校园里彼此都会打招呼致意。老师和同学们都是朋友,经常能看见老师们端着杯咖啡走在校园里。我们学校是petsfree,有的老师带着自己的宠物给学生讲课,有时候压力大,摸摸这些宠物便得以释然。
前面也提到这是一所走读学校,走读学校里必谈到的一个话题一定是住家。当然,走读未必适合每一个孩子,在我看来,走读更适合喜欢敞开心扉、勇于与住家沟通的孩子。在此,我建议一些想选择走读学校的家长与同学们最好选择美国住家,尤其是一开始,这样才能体会到最纯正的美国文化,以及一开始的英文锻炼。
不瞒大家,四年间,我有过三个美国住家,也曾经历过一些住家的问题,但每一个住家都教会了我不同方面的知识。第一年住在一个基督教家庭里,刚开始住家姐姐每天都帮我检查我所写的论文,住家姐姐也因我打网球而开始练习网球,后来我们俩所在不同学校的校队也因我们这层友好关系从竞争状态变为盟友关系。年末时,住家爸爸因身体不太好,让我搬到了第二个住家。
第三年开始,学姐毕业了,她推荐我搬到了第三个住家,在这个住家里我接连住了两年,如今也如亲戚般,回国还很想他们呢。第三个住家爸爸妈妈都是日本与美国混血,唯一的两个孩子——我的住家姐姐们,也是从中国领养来的,住家爸爸妈妈也同样把我也看作自己的女儿,是一家很有爱心的家庭。
十年级的时候,我跟大多数同学一样学习了开车,在十一年级和十二年级课业比较重、压力比较大时,我会趁周末带学弟学妹出去吃点东西。我喜欢写作,也会自己一个人开车20分钟到家附近的BodegaBay海边写作。十一年级时,我写了英文自由写作页,中文文章曾先后在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等杂志、书刊发表,我的大学文书也是在BodegaBay完成的。
上高中的这四年里,更像是一个人过日子,自己得处理大大小小琐事来安排自己的生活。我的生活几乎就是三点一线,家、学校、网球场。学会了如何自己享受一份宁静。
那么下面,我来为大家讲解今天主题的第三点:在新环境里,重新认知自己。
刚去美国时的我,年龄小、很想家,连走在校园里都安全感匮乏,甚至不知道把手放在哪好,直接贴紧裤线。九年级期间开始感到迷茫,不是因为课业有多么繁重,而是因为看到身边美国同学们多多少少开始对身边人甚至是社会给予帮助,当时的我看不清自己的价值在哪。直到十年级的下学期,受到一个同学的鼓舞,他自己参与了项目去了肯尼亚,回来之后感受颇多,我又回想起小学的时候和爸妈一起去过的南非,机缘巧和,爸爸的一个朋友在西非的科特迪瓦工作,于是,我发起了在科特迪瓦阿里布村庄的自由行公益活动。就这样,我们三个孩子加三位妈妈召集物资、书籍及捐款,飞行近20小时来到科特迪瓦的阿里布村庄。
刚一到村庄的我们就感受到了非洲友人的热情,虽说孩子们会的语言只有当地土语和法语,语言不通,可是通过他们的挥手、笑容、与掌声依然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他们对于外来者的友善与好奇心。最开始,教书的日子比我们之前想的困难许多,一个班大约有上百个孩子,每三、四个孩子坐在一个板凳上,除了我们带来的文具,孩子们没有纸、笔,有的孩子甚至没有鞋穿。再望向门窗外,还有几十个孩子站在外面好奇地向里面张望,隔壁村的孩子们听说这个村的孩子们接收到了新书包、文具、图书等,纷纷跑来这座村庄。
可我们哪里来更多的物资啊,顿时一片茫然,挫败感油然而生,我们的到来究竟能为他们带来什么?现在教会他们的中文唐诗、英文歌或许不久的将来他们便会忘却,只记得年少时有几个长相不同、语言不通的外国人曾经到此一游。甚至是捐献给他们的物资会不会给予孩子们错误概念:天上会掉馅饼?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在我脑海里循环打转。
直到有一天,我上课的一个小粉丝,我叫她“红发卡”在我下课后,从我身后握住了我的长头发,紧接着一声尖叫,三四十个孩子们顿时冲过来争先恐后地要摸我的头发。头发的不同质地顿然让我明白了那些孩子们其实跟我们一样拥有着对不同文化强烈的好奇心。
Catherine在非洲
由于每天舟车劳顿、蚊虫叮咬、水质不净等,没过多久,我便感染上了疟疾。生病的我,十分害怕与担心,吓得直发呆,这个在国内闻所未闻的疾病会给我带来什么?后来听说疟疾在当地如同我们平时所见的感冒发烧一样频繁,光是爸爸的那个35岁的朋友就得过三十来次。疟疾其实就是高低烧交替、指关节疼痛,还好有咱们国家伟大药学家屠呦呦发明的疟疾药,后来这药我也随身带了两年,便无后续复发了。
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给我敲了个大警钟,换了一种思维模式,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ukgmg.com//mjccjc/12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