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医院消化内科及麻醉科的共同协作下,我院儿科成功开展了两例儿童电子胃镜检查,开启了儿科细化分科的新篇章!患儿扎西(化名)是一个稍显腼腆的13岁男孩,1周前他无意中发现自己排出的大便颜色和以往不同,变成了黑色的,同时伴有间断的胃疼,开始他并没有在意,直至有一天大便里竟然出现了鲜血,家人知道后非常的着急,赶紧将他送到了我院儿科病房住院治疗。另一名小患儿名叫达娃(化名),是个5岁的小男孩,活泼好动,人见人爱。但就是有一点让小达娃的妈妈头疼不已,小家伙从半年前就开始间断地呕吐,而且近期越来越频繁,有时还伴有难以忍受的肚子疼,尤其是夜里。医院妇产科的一名护士,虽然工作繁忙,但是也记不清带着医院,看了多少位医生,可医生们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每次都是开点助消化的药物草草了事。直至有一天她听说儿科来了一位来自首都儿科研究所的援藏专家,而且恰巧是消化专业,她仿佛看到了希望,立即找到了郝建云医生,经过了解病情,郝医生建议她住院详细检查检查。这两个小患者,一个是消化道出血,病情危重!另一个是病史很长,病因不明确,属疑难病例。经过儿科团队的讨论,一致决定他们两个都需要完善电子胃镜检查明确病因。这要是换在以前,儿科并不具备消化内镜及相关技术的医生,医生们可能会建议他吃药保守治疗或者医院就诊了,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用儿科玉珍主任的话说,我们等了三年,盼了三年,终于等来了消化内镜方面的援藏专家!可是消化内镜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操作,它不仅需要专业的儿科内镜医生,技术娴熟的内镜护士、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都是不可缺少的。所谓,有困难,找组织。当郝医生把这个想法上报给医务科后,有关领导给予了极大的重视,积极协调相关科室给予全力配合。一切准备妥当,当天下午3时半许,随着扎西被推进消化内镜室并给予静脉麻醉后,医院儿科首例电子胃镜检查正式开始!但操作远没有想象中的简单,随着胃镜的逐渐深入,郝建云医生在小扎西的十二指肠球部发现了一个假憩室,且由于病变的拉扯,管腔已经严重变形,尝试了好几次内镜才勉强通过进入十二指肠降部,通过经验的判断,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存在十二指肠溃疡,在溃疡愈合的过程中肠管壁变薄向外膨隆所致。通过仔细的查找,最终在十二指肠球部的前壁找到了“罪魁祸首”——一个直径约0.4×0.4cm的溃疡。随着儿科首例电子胃镜的顺利完成及病因的明确,在场的医护们都深深地为小扎西松了一口气。小扎西术后露出了腼腆的笑紧接着轮到小达娃接受检查了,平时好动的他躺在诊疗床上竟然特别的听话,乖巧的配合着医生的每个指令。这次操作郝医生的侧重点不光在顺利的完成内镜检查上,她还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带会她的三个徒弟,在操作的过程中她为徒弟们讲解着过咽部的要点以及内镜目前所处的位置,因为只有带出徒弟才能真正的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将医疗援藏变“输血”为“造血”。郝建云医生和她的三个徒弟们下午五时许,医院儿科成功的完成了两例电子胃镜检查,这标志着儿内科细化分科迈上新台阶!也进一步的提高了自治区儿科领域的医疗救助保障水平,进一步的落实“大病托底”,“大病不出藏”的目标要求,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北京援藏

首善创新奉献律己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ukgmg.com//mjcczl/120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