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专科治疗医院 >> 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治疗 >> 寒潮低温,警惕消化系统疾病
如果说胃有最讨厌的季节,那一定是冬季。寒冷的冬季,是消化系统问题和胃肠疾病的高发期,寒冷会使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大家都会增加御寒衣物保暖预防感冒,却往往会忽视消化系统的保养。
医院消化内科医生徐晓坤指出:冬季,消化系统疾病成为常见的多发病,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0%左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更为多见。
消化系统疾病出现的症状
冬天里早晚温差较大,而且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骤然变冷,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消化系统很容易出现功能失调,抵抗力随之降低,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发病人增多。患者会有腹痛、反酸、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发生呕血及黑便。
慢性胃病缺乏特异性症状,主要表现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可以选用胃黏膜保护剂、抑酸药、促胃肠动力药物,患者平时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态平和及乐观情绪。
消化性溃疡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正是溃疡病高发的季节,疼痛部位一般位于上腹部,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常会在空腹时引起疼痛,或夜间睡觉时被疼痛惊醒,有时在进食后,疼痛或许可以缓解下来,但胃溃疡往往是在饱餐后才会引发疼痛,除此之外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反酸、烧灼感、上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服药数天后症状就可得到明显缓解,此时虽然没有症状,但溃疡并未愈合,这时如果自行停药,很容易导致溃疡复发,必须坚持服药。”徐晓坤提醒道。
消化道出血是危及患者生命的急症,在冬季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也急剧增加,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等是引发上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的四大病因。
徐晓坤强调说,冬天“老胃病”应该加强防护,避免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疾病的发生或复发,学会识别消化道出血的方法,黑大便及呕吐咖啡色物都可能是消化道出血表现,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
四个原因导致消化系统疾病高发
首先,冬季气温是导致胃肠道疾病的主要原因。冷空气刺激胃肠,常会使人们的肠胃出现问题。
其次,冬天人们进食辛辣和油腻的食物增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的负担,容易出现胃胀、胃痛等症状。
另外,冬天不少人过多强调进补,食不停口,过多进食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吃多了会加重肠胃的负担。
最后,冬季人们相对运动量减少,造成气血运行不畅,胃肠蠕动减慢,消化功能减退,出现食欲不振,胃胀、腹胀、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
冬季如何预防消化系统疾病?
“冬天养生保健中,调理胃肠是不容忽视的关键步骤,因此预防措施很重要。”徐晓坤说,具体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1.注意保暖,减少发作
注意腹部保暖,防止受寒和过度的饮食生冷,防止腹部受凉。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因此,在冬季要根据气温的升降适时增添衣服,加强保暖。夜晚睡眠时要盖好被子,尽可能减少因腹部受凉而引起胃肠病。
2.注意饮食,饮酒适量
宜清淡饮食,少食油腻、辛辣的食物,忌暴饮暴食。慢性胃病者对含有鞣酸的水果特别敏感,如柿子、葡萄等,建议有胃病的人少食。饮酒适量,冬季有很多人喜欢喝酒暖胃,但是酒精对于胃部其实是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的,遇到亲朋好友聚会等场合,一定要控制,少喝酒和饮料。
3.生活规律,适量运动
三餐按时,适量,同时要有严格的作息制度,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劳动过度劳累,都会引发消化器官供血不足,胃黏膜分泌失调,最终容易导致胃部疾病。因此,注意起居饮食,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劳逸结合,按时睡眠,防止过度疲劳,以保护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同时,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改善肠胃的血液循环,增强肠胃蠕动,提高肠胃抵抗力以及人体对气候由热转凉的适应能力。
4.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
中医认为“思虑过度,脾气郁结,久则伤正,运化失常”,说明长期紧张、恐惧、悲伤、忧郁等会影响脾胃功能。同时,在冬季,万物萧条,容易令人情志不舒、肝气郁滞,从而导致胃部不适。
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讲究心理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和心境平和,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此外,细嚼慢咽也是养胃的重要原则。
医院提醒您
“关爱生命呵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