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蛛形纲第三节恙螨恙螨(chiggermites)属于真螨目(Acariformes)、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恙螨总科(Trombiculoidea)中的恙螨科(Trombiculidae)、列螨科(Leeuwenhoekiidae)和无前螨科(Walchiidae)。全世界已知约余种(亚种)。我国记录约余种(亚种)。恙螨的成虫和若虫全身密布绒毛,外形呈葫芦形。足Ⅰ特别长,主要起触角作用。由于对多数恙螨种类的若虫和成虫的了解不多,目前恙螨的分类仍以幼虫为依据。恙螨幼虫多为椭圆形,橘红、土黄或乳白色。初孵出时体长约0.mm,饱食后体长达0.5~1.0mm以上(图17-8)。螯肢的基节呈三角形,端节称螯肢爪,呈弯刀状。须肢圆锥形,分5节,第1节较小,第节最大,第4节末端有爪,第5节着生在第4节腹面内侧缘如拇指状。颚基在腹面向前延伸,其外侧形成一对螯盔(galea)。躯体背面的前部有盾板,呈长方形、梯形、五角形或舌形。盾板上通常有毛5根,中部有个圆形的感器基(sensillarybase),由此生出呈丝状、棒状或球杆状的感器(sensillum)。有眼对,少数为1对,常位于盾板两侧的眼板上,少数种类1对或无眼。盾板后方的躯体上有横列的背毛,其排列的行数和数目等因种类而异。足分为6或7节,如为7节则股节又分为基股节和端股节,跗节末端有爪1对和爪状爪间突1个,足上多羽状毛。图17-8地里纤恙螨幼虫模式图发育过程有卵、前幼虫、幼虫、若蛹、若虫、成蛹和成虫等7期(图17-9)。卵呈球形,淡黄色,直径约0.mm。经~8天卵内幼虫发育成熟,卵壳破裂,逸出包有薄膜的前幼虫(prelarva)。经7~14天的发育,幼虫破膜而出,遇宿主即攀附寄生,经3~5天饱食后,坠落地面缝隙中,3~7天后静止不动形成若蛹(nymphochrysalis),蛹内若虫经10~16天发育成熟后,从蛹背逸出。若虫形态与成虫相似,经10~35天发育为成蛹(imagochrysalis),经7~15天蜕皮为成虫。雄虫性成熟后,产精包以细丝粘于地表,雌螨通过生殖吸盘摄取精包并在体内受精,经18~5天开始产卵于泥土表层缝隙中,一生可产卵数百粒,产卵后可活1个月左右。地里纤恙螨完成1代约需3个月,温带地区每年多为1代,少数为代。小盾纤恙螨完成1代需9个月以上,每年繁殖1代。少数恙螨能兼孤雌生殖。成虫寿命一般为3个月至年。图17-9恙螨生活史示意图1.分布与孳生地恙螨多分布在温暖潮湿地区。分布的地形有海岛、平原、丘陵和山区。孳生在隐蔽、潮湿、多草、多鼠等场所,以江河沿岸、溪边、山坡、山谷、森林边缘及荒芜田园等杂草丛生的地区为最多;也可见于村镇附近的农作物区、菜园、瓦砾堆、墙角等处。在气候恶劣的干寒地带,也有适合某些螨种生存的微环境。.宿主与食性恙螨幼虫的宿主范围很广泛,包括哺乳类(主要是啮齿类和食虫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有些种类也可侵袭人。多数种类的恙螨对宿主选择性不强。大多数恙螨幼虫寄生在宿主体表,多在皮薄而湿润处,如鼠的耳窝、会阴部,鸟类的腹股沟、翼腋下,爬行类的鳞片下等。在人体寄生在后头发缘、颈和肩部,少量寄生在前臂、乳房、腋下、腹股沟等处。成虫和若虫主要以土壤中的小节肢动物和昆虫卵为食,幼虫刺入宿主皮肤以涎液分解和液化上皮细胞和组织为食。由于上皮细胞变性出现凝固性坏死,在涎液周围形成一个环圈,继而往纵深发展形成一条小吸管通到幼虫口中,称为茎口(stylostome),被分解的组织和淋巴液,通过茎口进入幼虫消化道。幼虫只饱食1次,在刺吸过程中,一般不更换部位或转换宿主。3.活动恙螨幼虫的活动以早晚较多,其活动范围很小,其半径一般不超过3cm,垂直距离10~0cm,常聚集在一起呈点状分布,称为螨岛(miteisland)。幼虫喜群集于草树叶、石头或地面物体尖端,有利于攀登宿主。幼虫在水中能生活10天以上,因此洪水及河水泛滥等可促使恙螨扩散。幼虫也可随宿主动物而扩散。多数恙螨幼虫有向光性,但光线太强时幼虫反而停止活动。幼虫对宿主的呼吸、气味、体温和颜色等很敏感。4.季节消长各地区恙螨幼虫在宿主体表有季节消长规律,一般可分为3型:①夏季型:如地里纤恙螨;②春秋型:如大多数纤恙螨;③秋冬型:如小盾纤恙螨。夏季型和春秋型的恙螨多以若虫和成虫越冬,秋冬型无越冬现象。1.地里纤恙螨(Leptotrombidiumdeliense)幼虫躯体卵圆形,橘红色。眼红色,明显。盾板近似长方形,前缘和两侧缘微内凹,后缘微凸出而其中部微内凹。盾板上有羽状毛5根,包括前中毛1根,前侧毛和后侧毛各1对。感器丝状,近基部无棘,后半部有17~19个分支。感器基位于后侧毛孔的水平线略前方(图17-8)。以黄毛鼠、褐家鼠、黄胸鼠、社鼠、黑线姬鼠为主要宿主。分布于福建、台湾、江西、浙江、上海、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和台湾等省、自治区。.小盾纤恙螨(L.scutellare)幼虫橘红色,眼红色,明显。盾板长方形,前缘稍内凹,后缘弧形并明显向后凸出。盾板刚毛5根,后侧毛孔的水平线与感器基在同一水平线上。感器丝状,近基部有小棘,端部分支较多(图17-10)。以黄毛鼠、黑线姬鼠、社鼠大麝鼩等为主要宿主。小盾纤恙螨除西北、西藏外,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以东北、华北为主。图17-10恙螨幼虫盾板模式图1.恙螨皮炎(trombiculosis)由于恙螨幼虫的唾液能够溶解宿主皮下组织,被叮刺处有痒感并出现红色丘疹,继而形成水泡,之后形成黑褐色焦痂,焦痂脱落后形成浅在性溃疡。.恙虫病(tsutsugamushidisease)病原体是恙虫东方体(Orientiatsutsugamushi)。在我国黑线姬鼠、黄毛鼠、黄胸鼠等是主要贮存宿主。多种恙螨证实能经叮咬传播、经变态和经卵传递,地里纤恙螨可经精包传递,地里纤恙螨可经精包传递。地里纤恙螨是南方诸省区的主要媒介,小盾纤恙螨是江苏、山东、福建的媒介;东方、小板、微红、吉首、海岛和温州等纤恙螨为局部地区的传播媒介。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台湾有重点疫区,在江苏、湖南、四川、重庆、安徽、山东、山西、河北、天津、东北等地有一般疫区。3.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原体属于汉坦病毒(Hantavirus)。在我国以黑线姬鼠为主要贮存宿主,小盾纤恙螨有自然感染,并可经叮咬传播和经卵传递,为陕西疫区野鼠型HFRS传播媒介。灭鼠,堵塞鼠洞,填平坑洼,保持干燥,定期铲除住地杂草与灌丛。在人、鼠经常活动的地方及恙螨孳生地,可喷洒敌敌畏、倍硫磷、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等。不要在溪沟边草地上坐卧休息。野外工作时要扎紧衣裤口,外露皮肤可涂避蚊胺、避蚊酮、香茅油、玉桂油等,或将衣服用驱避剂浸泡。

(石珍宝姚文炳)

(文献资料源自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体寄生虫学》第七版,李雍龙主编,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过往章节,点击下划线文字查看

目录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引言第一节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第二节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节正在出现的寄生虫病第四节寄生虫学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第二章寄生虫的生物学

第一节寄生关系及其演化第二节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与宿主类型第三节寄生虫的营养与代谢第四节寄生虫的生殖潜能第五节寄生虫的分类系统

第三章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及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第四章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第五章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制

第一节寄生虫病流行的环节

第二节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第三节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第四节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第二篇医学原虫学

第六章医学原虫概论

第七章叶足虫

第一节溶组织内阿米巴

第二节其他消化道阿米巴

一、迪斯帕内阿米巴

二、结肠内阿米巴三、哈门氏内阿米巴四、微小内蜒阿米巴五、布氏嗜碘阿米巴六、齿龈内阿米巴

第三节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

第八章鞭毛虫

第一节杜氏利什曼原虫

第二节锥虫

第三节蓝氏贾第鞭毛虫

第四节阴道毛滴虫

第五节其他毛滴虫

一、人毛滴虫

二、口腔毛滴虫

第九章孢子虫

第一节疟原虫

第二节刚地弓形虫

第三节隐孢子虫

第四节其他孢子虫

一、肉孢子虫二、贝氏等孢球虫三、微孢子虫四、人芽囊原虫

第十章纤毛虫

结肠小袋纤毛虫

第三篇医学蠕虫学

第十一章吸虫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华支睾吸虫

第三节布氏姜片吸虫

第四节肝片形吸虫

第五节并殖吸虫

第六节裂体吸虫(血吸虫)

第七节其他人体寄生吸虫

一、异形吸虫

二、棘口吸虫三、徐氏拟裸茎吸虫

第十二章绦虫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曼氏迭宫绦虫

第三节阔节裂头绦虫

第四节链状带绦虫

第五节肥胖带绦虫

第六节亚洲牛带绦虫

第七节微小膜壳绦虫

第八节缩小膜壳绦虫

第九节细粒棘球绦虫

第十节多房棘球绦虫

第十一节犬复孔绦虫

第十二节其他人体寄生绦虫

一、西里伯瑞列绦虫二、克氏假裸头绦虫三、司氏伯特绦虫四、巨颈带绦虫和水泡带绦虫

第十三章线虫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似蚓蛔线虫

第三节毛首鞭形线虫

第四节蠕形住肠线虫

第五节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第六节粪类圆线虫

第七节旋毛形线虫

第八节丝虫

一、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二、旋盘尾丝虫三、罗阿罗阿丝虫

第九节广州管圆线虫

第十节其他寄生人体的线虫(1-5)

一、东方毛圆线虫二、美丽筒线虫三、结膜吸吮线虫四、棘颚口线虫五、艾氏小杆线虫第十节其他寄生人体的线虫(6-10)

六、兽比翼线虫

七、麦地那龙线虫

八、肾膨结线虫

九、肝毛细线虫

十、异尖线虫

第十四章猪巨吻棘头虫

附录水蛭

第四篇医学节肢动物

第十五章概论

第一节节肢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节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第三节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第十六章昆虫纲概述第一节蚊

第二节白蛉

第三节蠓

第四节蚋

第五节虻

第六节蝇

第七节蚤

第八节虱

第九节臭虫

第十节蜚蠊

第十一节毒隐翅虫

第十七章蛛形纲

引言

第一节蜱

第二节革螨

本篇章相关资料蚊、蝇、臭虫、蚤、蜱、疥螨-医学节肢动物【形态看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ukgmg.com//mjcczl/106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