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你说说,中医治虚寒型胃痛的经验。这在当下季节里,是十分重要的。

好多年前,我们组织业务学习,接触到一位患者,当时39岁,是一个工人。

这个人,近些年每到秋冬季节,天气转凉的时候,就会发作胃痛。每一次疼,都是在午饭后一个半小时左右,或者是大半夜。疼起来,他就吃点东西。一吃东西,感觉就好了一些。同时,喜温喜按,食欲不好。

一转眼,这个情况持续了六年。期间,他还经历过黑便。就是大便拉出来,颜色不对,偏黑。

后来此人不堪胃痛折磨,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细弦,舌苔薄腻,面色萎黄,很不健康。细问得知,患者这一次胃痛发作,已经一个多月未停止了。而且,伴随胃胀。吃东西多一点,就胀。

结合其他化验和检查,此人被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

当时,患者想喝中药治疗。于是,我给开了一张方子如下:

陈皮,木香,半夏,炒党参,炒白术,茯苓,枳壳,炙甘草,蜀椒,川朴花。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以后,胃痛再也没发作过,而且食欲渐渐恢复。这时候,原方稍作加减,继续投5剂。最终,患者诸症大大好转,几乎没有任何不适感,随后就出院了。

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属于脾胃虚寒,带着那么一点气滞。

怎么知道虚寒?病每每发作在秋冬季节,喜温喜按,脉细苔薄腻,这一看就知道,是虚寒之象。寒性的胃痛,一般都是秋冬发作,喜欢热乎。到了饭后一个半小时,或者半夜的时候,胃里头排空了,脾胃之气更加虚弱,所以他就容易疼痛加剧。稍微吃点东西,虚弱之态有所缓解,这时候疼痛会缓解。可以说,医案里的患者,其病情特点,非常符合脾胃虚寒的证治要点。

其次,你发现没有,此人脉弦,而且少吃一点就胃胀。这说明什么?说明他气滞。

脾胃虚寒,和脾胃气滞,完全可以同时出现。寒主收引,主凝滞。脾胃虚寒,意味着脾胃之气为之凝滞,这就形成了气滞。患者胃气当降不降,所以胃胀。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暖脾胃,行气滞。既要解决虚寒的一面,还得解决气滞的一面。

所以我当时给他开的方子,药分两队——

第一队,散虚寒,这就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蜀椒。这是在补脾胃之气,散寒止痛。

第二队,行气滞,这就是陈皮、木香、半夏、枳壳、川朴花。这些可以帮助缓解理气止痛。

你看,这个治疗思路,就这么简单。虚寒的问题解决了,气滞的问题解决了,问题就都解决了。

最后我提醒一句,天凉的时候,虚寒加气滞引起的胃痛,是值得重视的。我今天讲的不过是给大家列举了临床上的应对思路之一,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帮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ukgmg.com//mjccjc/14422.html
------分隔线----------------------------